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

温州市地名管理办法

日期:2016-08-19 16:14:02 来源:互联网 热度:1029 ℃

温政令第140号

《温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金彪

2013年9月24日

(温州市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管理及其相关工作。海域地名的管理,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为社会公众指示具有特定方位或者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

第三条 地名管理工作应当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兼顾历史和现状,尊重群众意愿,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和延续,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条 地名管理工作应当坚持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名工作协调机制,将地名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做好地名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是地名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名工作的统一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地名管理工作机构承担。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设立地名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与地名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发改财政规划住建国土资源工商公安交通运输城管执法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名管理相关工作。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地名文化遗产,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工作机制,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涉及面广影响大的地名命名更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勘察专家咨询论证会以及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等形式。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九条 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地名管理职责:

(一)负责贯彻执行地名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地名规划编制和审核;

(三)负责制止和处罚地名违法行为;

(四)负责地名的命名更名销名工作;

(五)公布标准地名,监督管理标准地名的使用;

(六)组织编撰标准地名资料地名书刊地名图;

(七)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地名档案;

(八)开展地名信息公共服务;

(九)指导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地名管理工作。

第十条 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名管理相关工作:

(一)发改部门在基建项目立项及后续审批过程中涉及地名命名,应当征求民政部门意见后,确定和使用预命名的名称;

(二)规划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总平面图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涉及道路建筑物名称的,应当凭民政部门预命名的名称或者已命名的名称办理;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住建部门负责落实市政道路桥梁等名称的申报工作;在办理产权登记或者审批事项中涉及市政道路桥梁住宅区建筑物名称的,应当凭民政部门预命名的名称或者已命名的名称办理;

(四)国土资源部门在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和建设项目用地复核验收时涉及道路建筑物名称的,应当凭民政部门预命名的名称或者已命名的名称办理;

(五)公安部门在办理户籍登记或者设置道路交通指示牌时,应当使用标准地名;

(六)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落实交通设施中的桥梁公路等名称的申报工作;设置公路两侧地名标志公共交通站点应当使用标准地名;

(七)工商部门在企业登记时应当使用标准地名;审批房地产媒体广告户外广告时涉及房地产项目名称的,应当查验标准地名批准证明;

(八)城管执法部门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地名标志设置监管及规范工作;

(九)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经信旅游环境保护文化档案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名管理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地名命名(更名)申报和门牌证发放等有关工作;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新闻媒体在发布房地产媒体广告时涉及房地产项目名称的,应当查验标准地名批准证明;未提供标准地名批准证明的,不予发布。

第三章 地名规划

第十三条 城市镇应当编制地名规划。城市地名规划由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镇地名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地名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原则地名体系及其空间布局道路名称地名标志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

第十四条 地名规划应当以城市镇总体规划明确的内容作为规划依据。城市镇详细规划涉及地名命名的,应当与地名规划确定的名称相衔接;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

工业农业水利交通土地利用旅游等专项规划,涉及地名命名的,应当与地名规划确定的名称相衔接;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

第四章 地名命名标准

第十五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符合地名规划的要求,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等特征,含义健康。

第十六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使用有损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公共利益的词语;

(二)不得使用带有封建殖民色彩崇尚王公权贵和违背社会公德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词语;

(三)不得使用国际组织的名称,不得使用“国际”“中国”“中华”“中央”“全国”“亚洲”等代表国家或者地区的词语;

(四)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避免以企事业单位名称作地名;

(五)禁止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以及外国的地名和人名作地名;

(六)不得使用通名词组命名地名,不得使用阿拉伯数字外文字符标点符号等非汉字字符(少数民族文字除外)作专名;

(七)未经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不得使用专业或者行业名称。

第十七条 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

地名的命名应当一地一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十八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名实相符。

派生地名应当与主地名相协调;含有行政区域区片或者道路(含街巷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线路,下同)名称的,应当位于该行政区域区片范围内或者该道路沿线。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名称不得使用非乡(镇)人民政府驻地非街道办事处所在街巷名称。

具有地名意义的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水库等名称应当与所在地名称一致。

第十九条 住宅小区(楼)建筑物的命名,应当具备与通名相适应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高度绿地率等条件和功能:

(一)大厦大楼商厦:大厦是指高层或者大型楼宇,其高度应在15层以上或者总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达不到上述量化指标但在当地又属突出建筑物的,高度在12层以上或者总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并具有地名意义的,可称为大楼;以商贸为主或者低层为商场高层为办公用房的高层建筑物,也可称为商厦。

(二)住宅(小)区:指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区。其总建筑面积,温州市区应在20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应在8万平方米以上。

(三)公寓:指单一高层住宅楼或者占地范围较小的住宅楼群。其占地面积应在5千平方米以上1万平方米以下,或者总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5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物建筑群。

(四)别墅庄园:指拥有花园的园林式低层高级住宅区。建筑面积应在1万平方米以上,其花圃绿化面积应不低于占地面积的50%。

(五)山庄:指依山而建环境优雅,用于绿地率在45%以上的低层高级住宅区。

(六)中心:指某种功能在一个区域或者某一行业中居主导地位且最具规模的建筑物(群)。温州市区占地面积应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占地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

(七)广场: 指供市民休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场地。当“广场”指具有配套公共场地的建筑物(群)时须兼具下列条件:1.占地面积应在1.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 2.具有3千平方米以上的整块公共场地(不包括停车场);3.在通名前可冠以功能性词语,如××商务广场××娱乐广场××假日广场等。

(八)城:指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的大型商贸建筑物(群),占地面积应在30万平方米以上。

(九)花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40%以上,集中休闲绿地面积不得少于2000平方米。

(十)湾:指依水而建环境优雅,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建筑物(群)。

(十一)苑园:达不到“花园”标准的住宅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苑园庄阁庐舍居宅楼邸轩庭堡榭筑里”等作通名。

对占地面积在3千平方米以下或总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以下的建筑物建筑群应当予以门牌编号。

第二十条 下列地名不得重名,并避免使用近似易混淆的名称:

(一)省内行政区域和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二)同一县(市区)内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辖区名称;

(三)同一乡(镇)内的自然村名称;

(四)同一城市镇内的道路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名称。

第二十一条 地名用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避免使用生僻或者易产生歧义的字。

汉语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应当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执行。

少数民族地名和外国语地名的汉字译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地名命名更名和销名程序

第二十二条 山河湖内陆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需要命名的,由市县(市区)民政部门予以命名;跨行政区域的,由相邻各方的民政部门报上一级民政部门予以命名。

第二十三条 行政区域名称,由申请设立行政区划的人民政府提出,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在依法批准设立行政区划时一并确定。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辖区名称,由申请设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依法批准设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时一并确定。

工业区开发区保税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名称,由申请设立该区的行政机关提出,经有关主管部门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后,报有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在依法批准设立该区时一并确定。

自然村名称,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四条 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渡口车站机场水库堤坝海塘水闸电站通讯基站公园市场公共广场等具有地名意义的专业设施名称,由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后,报有审批权的专业主管部门在依法批准建设专业设施时一并确定。

第二十五条 新建道路,地名规划已确定名称的,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申请立项时应当使用地名规划确定的名称,并在建成交付使用前向县(市区)民政部门办理正式命名手续;未确定名称的,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申请立项时提出道路预命名方案并征求县(市区)民政部门意见后确定和使用预命名的名称,在建成交付使用前向县(市区)民政部门办理正式命名手续。

已建道路无名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由县(市区)民政部门予以命名;跨行政区域的,由相邻方的民政部门报上一级民政部门予以命名。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在道路命名前应当将命名方案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有关主管部门意见。

第二十六条 住宅小区(楼)公开销售的建筑物以及其他需要命名的大型建筑物名称,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跨行政区域的,由相邻方的民政部门报上一级民政部门审批。建设单位申请发布涉及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地名的广告,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地产权属证书以及门(楼)牌的,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出示地名批准文件或者证明。

已建住宅小区(楼)建筑物未命名,其所有权人或者物业所在的业主大会要求命名的,分别由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管理的单位业主大会或者其授权的业主委员会提出申请,报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 申请住宅小区(楼)建筑物预命名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发改部门的项目联系单(会议纪要)或者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

(二)拟用地名的用字拼音含义的说明;

(三)公示材料;

(四)其他与申请命名相关的资料。

第二十八条 申请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命名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和预命名审核表及立项文件;

(二)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及总平面图;

(三)拟用地名的用字拼音含义的说明;

(四)涉及行业(专业)名称地名,提供行业(专业)主管部门同意证明;

(五)其他与申请命名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九条 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要求的名称,应当予以批准,并出具批准文件或者证明;对不符合要求的名称,应当不予批准,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民政部门需征求利害关系人及有关方面意见或者进行协调的,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

第三十条 门(楼)牌号码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编制。

第三十一条 地名确定后无特殊理由不得更名。

地名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或者有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重名情形的,应当更名。

地理实体因改造拆除,其名称与改变后状态明显不符的,可以更名。

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提供更名报告和业主大会同意更名决议,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可以更名。

第三十二条 地名更名程序按照地名命名的相关规定执行。

对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地名所在地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发出地名更名通知书,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内办理地名更名手续。

第三十三条 因自然地理实体变化行政区划调整和城乡建设等原因而不使用的地名,由市县(市区)民政部门根据职责予以销名。

第三十四条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在用地名的更名应当严格控制;不使用的地名,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就近移用优先启用挂牌立碑等措施予以保护。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涉及的地理实体拆除重建或者迁移后重新命名的,应当优先使用原地名。

第三十五条 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的,应当在命名更名后7个工作日内报同级民政部门备案;民政部门发现备案的地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要求或者建议审批机关予以纠正。

第三十六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命名更名和注销的地名信息,同时抄告同级公安住建国土工商邮政测绘与地理信息等相关管理部门。

因行政机关依照职权主动作出地名命名更名和销名决定,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房地产权属证书等证照和批文的地名信息需要作相应变更的,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免费为其提供出具相关地名证明或者换发证照和批文等服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 标准地名的使用和监督

第三十七条 依法命名更名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使用并由市县(市区)民政部门编入地名录(志图)或者地名数据库的地名,视同标准地名。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宣传推广和监督使用标准地名。

第三十八条 下列情形使用的地名应当是标准地名:

(一)地名标志交通标志;

(二)地图电话号码簿交通时刻表邮政编码簿等出版物;

(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制发的公文证照及其他法律文书;

(四)媒体广告户外广告;

(五)其他应当使用标准地名的情形。

第三十九条 重要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界位社区村(居)委员会辖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专业设施道路等,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第四十条 道路门(楼)牌地名标志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设置和管理。其他地名标志由提出地名命名申请的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

属于建设项目的地理实体地名标志,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设置完成。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遮盖损毁或者擅自设置移动拆除地名标志。因施工等原因确需移动拆除地名标志的,应当事先征得设置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同意,并在施工结束前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地名标志管理单位应当保持地名标志的清晰和完好,发现损坏或者字迹残缺不清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第四十二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的地名数据库,及时更新地名信息,保证地名信息的真实准确。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名信息协作,实现地名信息资源共享。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地名网站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服务。

第四十三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出版本行政区域或者本系统的标准地名出版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版标准地名出版物。

第四十四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地名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维护地名档案的完整系统和安全。

市县(市区)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地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地名管理条例》《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2002年6月28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温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59号)同时废止。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3496886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