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日期:2017-02-03 17:58:26 来源:互联网 热度:1242 ℃

西安市人民政府令

第123号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1月24日市政府第15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25日起施行。

市长 上官吉庆

2016年11月25日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监督管理,协调处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相关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保护监督,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务农林公安旅游文物交通运输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处置重大事件和严重违法案件。

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时,可即时组织召开。市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领导。

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报告下列事项: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

(二)本辖区内影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事件案件;

(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下达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六条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四至界限为:

(一)东西南至本市行政界限;

(二)周至县户县长安区行政区域内北至S107省道以北一千米;

(三)蓝田县行政区域内,北至S107省道;

(四)灞桥区行政区域内北至灞桥区临潼区交界,南至灞桥区蓝田县交界,西至沿阴坡村下鲁峪村西界至柿园接二网路,沿二网路至新兴王柯寨段南延伸线至灞桥区蓝田县交界,东至灞桥区行政界限;

(五)临潼区行政区域内,南至临潼区行政界限,北至西临城市快速干道临马路至临蓝路,其中陕鼓厂至华清池段北至骊山坡脚线,西至临潼区灞桥区交界,不含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范围。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的四至界限需要调整的,由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征求各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和市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专项规划由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务农林旅游文物交通运输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编制。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统一的生态管控边界,实现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参数的统一,避免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并就环境影响进行专门说明,作为规划的组成部分。

第八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

(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

(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法定职责;

(四)调查取证告知听证送达等行政执法程序法律知识;

(五)联合执法委托执法行政执法协助等法律知识;

(六)其他法律法规。

第九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采用遥感监测数字化监控系统等措施,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实行地域网格化监管。

第二章 执法体制

第十条市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监督指导,依法查处跨区县违法案件。

第十一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应当制定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巡查通报制度。

市级相关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巡查通报制度的要求,做好巡查通报工作。

第十二条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在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

区县人民政府涉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派驻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派驻部门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派驻人员应当接受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三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违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十四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当在调查核实后,提出处理意见,移交相关区县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应当办理建设项目准入手续未办理进行建设的,由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依法查处。

非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非法占用的土地属于林地或者河道管理范围的,由林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其他违法行为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在村庄规划区内,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依法查处。

第十五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下列影响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可由市或者相关区县人民政府根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组织联合执法:

(一)非法探矿采矿;

(二)违法建造房屋乱搭乱建棚房等违法建设;

(三)污染水源地;

(四)破坏耕地湿地林地;

(五)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林或者破坏地貌植被;

(六)非法捕捞捕杀野生动物;

(七)其他重大违法案件。

第十六条市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单位地址和其他便于公众投诉举报的方式,接受单位和个人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

市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投诉举报情况,并将结果及时答复投诉举报人。投诉举报的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并告知投诉举报人。

第十七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队伍。

监督员发现违法行为时,应当立即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十八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与相邻地市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协作和案件协查,互相通报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章项目准入

第十九条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提出项目准入申请,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房地产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相关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二十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准入或不予准入意见书,书面送达申请人,并抄送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提出准入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项目申请文件;

(二)营业执照;

(三)项目的名称性质用途规模;

(四)项目拟选地址;

(五)其他相关文件。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取得项目准入意见书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土地规划及其他手续。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许可时,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并查验项目准入意见书。对不符合法定许可条件的,不得许可。

第二十三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办理准入手续时,需要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查阅资料或者咨询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

第二十四条在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内拍摄电影电视广告和音像资料或者举办其他大型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按规定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意见,并书面告知举办单位及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机构。

第二十五条活动举办单位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活动对秦岭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三)活动基本情况。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十六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林公安水务气象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秦岭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秦岭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需要调整的,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封闭实施方案,采取封闭措施,禁止游客等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人员进入。封闭实施方案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七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设置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标志标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

第二十八条因防汛防火等预防灾害的原因,确需对相关区域采取封闭措施的,市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布。

因抢险救灾等原因,对相关区域确需采取紧急封闭措施的,市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人文资源,由市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整理,建立档案,报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汇总,由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报送市人民政府列入秦岭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名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位置范围数量等内容进行建设,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同步恢复生态,减少对水体山体和植被的破坏。

国土资源水务农林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建设单位和个人履行治理义务。

第三十一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商相关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等情况,统筹编制农家乐集中经营场所,以及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环境卫生道路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设置规划。

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设置规划的要求,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农家乐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关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农家乐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指导农家乐经营者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十三条农家乐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法占地或者占用河道经营;

(二)按规定处理和收集生活污水垃圾,不得随意排放弃置。

(三)优先选择清洁能源,不得砍伐林木作为燃料;

(四)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村民建设住宅应当按照镇规划村庄规划和村民住宅技术规范的要求,自主设计或者选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住宅设计图。

未制定规划的村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村民住宅技术规范,对村民住宅的建筑总面积层数等作出具体规定。

禁止超越批准的宅基地面积或者在批准的宅基地面积内擅自加宽加高建设村民住宅。

第三十五条从事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

(二)不得超过用地标准,禁止擅自扩大设施用地规模或通过分次申报用地变相扩大设施用地规模;

(三)不得改变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性质;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户外活动情况,商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划定旅游景区外穿越山岭攀登山峰的路线和露营地,并向社会公布。

从事穿越山岭攀登山峰等户外活动的人员,应当按照公布的路线开展活动,并将产生的垃圾带离。

第三十七条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峪口和硬化道路的峪道,设置垃圾收集设施,配备保洁人员,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第三十八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旅游景区,应当设置机动车停放点。景区管理机构可以采用新能源车辆运送游客,减少尾气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十九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行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秦岭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相关管理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条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管理规定,核算存储使用和管理秦岭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建设项目单位应当在项目开工前,按照核定的数额缴纳。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一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法,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单位和个人发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有权向监察部门举报。

第四十三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机制。市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未履行相关管理职责,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约谈制度,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履职不到位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约谈过程和结果。

第四十五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建议监察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2016年12月25日起施行。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2798172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