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

长春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日期:2017-12-10 16:59:39 来源:互联网 热度:997 ℃

(2010年10月29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15号公布 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吉林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感应的静电雷电波侵入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本办法所称防雷工程是指按照国家行业规定的防雷设计规范设计安装的防雷装置。按其性能分为直击雷防护工程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工程。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具有防御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过电压保护器以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四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本辖区内的防雷减灾工作。并负责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及监管。

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纳入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并依法进行监管。

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水利电力通信等专业建设工程防雷管理,由各专业部门负责。

规划房地公安安全生产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防雷减灾的相关管理工作,并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防雷减灾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防雷减灾经费应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以防御雷电灾害。

第八条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九条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开展雷电监测预警和预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

第十条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技术的研究,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工作。

第十一条下列建(构)筑物场所或者设施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防雷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及储存场所;

(三)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设施;

(四)承载或者运行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等设施;

(五)体育场馆影剧院商场宾馆医院学校车站机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

(六)高层建筑文物建筑重大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易遭雷击的建(构)筑物和设施;

(七)根据具体地质气象条件设备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需要加装防雷装置的场所和设施;

(八)按照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设施和场所。

第十二条 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属于气象主管机构监管的工程和场所防雷装置设计的审核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委托有关机构开展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并作出审核决定。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气象主管机构颁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

其他工程防雷装置设计的审核工作,由相关部门依法办理。

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第十三条 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并接受有关部门和机构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第十四条安装防雷装置的建设项目开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单位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分阶段进行跟踪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建设项目竣工后,属于气象主管机构监管的工程或者场所的防雷装置,建设单位应当向气象主管机构申请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气象主管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验收完毕。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核发《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意见书》,验收不合格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其他工程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由相关部门依法办理。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

第十六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其中对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及储存场所的防雷装置检测应当在五月份前完成。

第十七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检测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应当根据整改意见及时进行整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十八条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

(二)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三)按照价格部门规定的标准收费;

(四)向社会公开防雷装置检测收费的项目标准以及监督电话;

(五)不得从事防雷工程施工业务。

第十九条防雷装置的产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二)建立防雷装置责任人制度;

(三)指定专人做好防雷装置的维护工作;

(四)生产和储存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单位应当建立雷电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五)接受有关部门和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第二十一条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和鉴定。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送调查报告及鉴定结果,并建立雷电灾害档案。

第二十二条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与雷电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组织进行雷电气候可行性论证。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初步设计时,应当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供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的雷电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对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未包括雷电气候可行性论证内容的建设项目,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不予审批或者核准。

第二十三条 防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及相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防雷检测资质证书或者相关防雷许可文件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防雷工作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

(二)在防雷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属于气象主管机构监管的工程或者场所的防雷装置,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防雷装置设计未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二)防雷装置未经气象主管机构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三)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五)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二十七条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

(二)不按规定送交检测报告的;

(三)从事防雷工程施工业务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气象主管机构工作人员在防雷减灾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长春市公有住房提租和住房补贴管理办法

(1993年9月25日 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11号公布 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长春市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搞好我市公有住房提租和补贴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我市城区范围内公有住房提租和住房补贴,均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有住房是指房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住房和单位自行管理的住房。

第三条 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房改办)是我市公有住房提租和补贴的主管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指定专门人员配合市房改办做好公有住房的提租和补贴工作。

第四条 公有住房提租和补贴要遵循分步提租适当补贴的原则,改革低租金福利制,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

第二章 住房租金

第五条 公有住房租金由下列要素组成:

(一)基本租金。

(二)室内设备差价租金。

(三)楼层差价租金。

(四)居室朝向差价租金。

(五)地段环境差价租金。

第六条 公有住房租金按使用面积计租。使用面积按平方米计算,平方米以下保留二位小数。

本办法所指使用面积系指住房内可供住户使用的全部面积。

第七条 下列住房使用面积不计算为计租面积:

(一)三户以上(含三户)共用的室内走廓厅厨房厕所(卫生间)的面积。

(二)楼梯间的面积。

第八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住房为成套住房,月基本租金为

0.4元/平方米

(一)住房结构为框架砖混砖木结构。

(二)一个进户门内由若干居室及厨房厕所(卫生间)组成,并供一户使用。

(三)室内普通白灰墙面白灰顶棚水泥地面双层玻璃窗。

(四)有上水下水电照。

本办法所指非成套住房系指成套住房简易住房以外的其他住房。

第九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非成套住房,月租金标准为

0.35元/平方米:

(一)住房结构为框架砖混砖木结构。

(二)由若干居室及厨房组成,并供一户使用。

(三)室内普通白灰墙面白灰顶棚(木板刨花板等棚)水泥地面双层玻璃窗。

(四)有上水下水电照。

本办法所指的非成套住房系指成套住房简易住房以外的其他住房。

第十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简易住房,月租金标准为0.30元/平方米:

(一)住房结构为框架砖混砖木结构之外的其他结构,主墙由砖坯土坯板条建造。

(二)由若干居室及厨房组成,并供一户使用。

(三)室内普通白灰墙面(砂灰墙面)白灰顶棚单层玻璃窗。

(四)有上水电照。

本办法所指简易住房系指住房结构为前款第一项规定结构的住房。

第十一条 公有住房租金的具体计算方法:

住房基本租金加减室内设备差价租金楼层差价租金居室朝向差价租金地段环境差价租金。

室内设备居室朝向楼层地段环境差价租金的加减标准依照附表一二三四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半地下室阁楼住房租金,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计算,一律按月租金0.30元/平方米计算。

第十三条 公有住房附属建筑物租金的计算:

(一)封闭式阳台,按使用面积计算,月租金0.20元。

(二)非封闭式阳台,按使用面积计算,月租金0.10元/平方米。

(三)室外仓库(含用楼梯间封堵为仓库的),按使用面积每平方米月租金0.20元计算。

第十四条 公有住房租金按月收缴,本月收缴当月的住房租金。租用时间不足半月的,按半月计算租金,半月以上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租金。

第十五条住户住房超过规定居住标准的,对超过的住房面积加收租金,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章 住房补贴

第十六条 公有住房提租后,对职工给予适当的补贴。具体补贴的范围:

(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离退休职工;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雇工。

(二)按国家规定退职并享受40%退职费的职工。

(三)经劳动部门批准的计划内临时工。

(四)原无工作单位,但享受集体职工待遇的居民委员会主任及其他享受集体职工待遇的人员。

(五)被聘用的停薪留职人员。

(六)带薪服现役的军人。

(七)带薪上学的学生。

(八)公派出国工作学习的人员。

(九)民办教师。

(十)未开除公职的劳改劳教人员。

(十一)职工遗属无工作且享受生活补助待遇的人员。

第十七条 职工(含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住房补贴,由职工所在单位发放;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住房补贴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职工遗属无工作的,由负责其生活补助的单位发放。

住房补贴依照计算基数的2.5%,按月发放。住房补贴额元以下数额,不足0.5元的,按0.5元计算;超过0.5元不足1元的,按1元计算。

住房补贴计算基数依照《长春市发放住房补贴和交缴公积金计算基数的暂行规定》确定。

第十八条 职工住房补贴计算基数一次核定,不随工资变动而变动。

职工住房补贴计算基数确需调整时,由市人民政府行文公布。

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之月起计发住房补贴。

第十九条住房补贴资金,企业在住房折旧费和管理费中列支;全额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从原有住房资金中解决,不足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定列入预算;差额预算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分别比照全额预算单位和企业开支渠道列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比照企业开支渠道列支。

第四章 新增住房租金的免补

第二十条 下列人员可以免交住房提租后新增加的租金:

(一)无子女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员(以下简称三无户)。

(二)无工资收入的革命烈士配偶父母。

(三)无工资收入靠伤残抚恤金生活的特一等伤残军人。

第二十一条下列人员可以给予住房补助:

(一)有工资收入的革命烈士配偶,住房提租后新增租金支出与家庭住房补贴相抵后,其差额部分,由承租人所在单位补50%。

(二)1945年9月2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现已离休的干部,住房提租新增租金支出与家庭住房补贴相抵后,其差额部分,由其原单位全额补助。

(三)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现已离退休的干部和退休工人,住房提租新增租金支出与家庭住房补贴相抵后,其差额部分,由其原单位补助50%。

(四)已故离休干部的配偶单独居住的,按本条第二四项规定给予补助。已故离休干部配偶有工作的由配偶单位给予补助;配偶无工作的,由已故离休干部所在单位给予补助。

第二十二条享受住房租金免补照顾的人员,其住房超过规定住房面积标准的,超面积部分不享受免补照顾。

第二十三条离休干部及已故离休干部的配偶,新增住房租金免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给予补助。

夫妻双方均享受住房租金免补照顾的,由住房承租人所在单位负责办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单位经市房改办批准,可以实行单位封闭式大幅度提租大幅度补贴。

第二十五条各县(市)郊区住房租金改革可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一九五六年九月五日吉林省ĝ长春市人民委员会公布的《长春市公有房产(包括代管)租金收租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长春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2012年11月15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41号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维护预售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长春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其商品房预售资金的存入使用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商品房预售资金,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将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买受人所支付的购房款。

第四条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负责商品房预售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遵循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额度按照商品房预售资金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比例及操作程序由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规定,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应当确定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银行。

开发企业应当按照一个预售许可申请对应一个账户的原则,在监管银行设立专用账户(以下简称监管账户),并与管理机构监管银行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三方监管协议。

第七条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应当在预售方案中明确预售资金监管的以下事项:

(一)项目工程建设费用;

(二)项目用款计划;

(三)选定的监管银行,并提交商品房预售资金三方监管协议;

(四)监管账户名称账号;

(五)涉及的其他情况。

第八条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在公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将监管账户一并公布。

第九条开发企业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将监管账户在商品房销售场所予以公示。

第十条买受人在购买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将购房款直接存入监管账户。开发企业依据买受人提供的监管银行收款凭证为其出具购房票据。

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存商品房预售资金。

第十一条商品房预售资金应当用于该商品房项目的工程建设。

第十二条开发企业应当按照该商品房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分期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具体办法由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三条开发企业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时,应当向管理机构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申请;

(二)经核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

(三)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建设进度施工完成证明。

完成商品房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及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其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开发企业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出具同意使用证明,监管银行据此拨付。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准使用,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买受人与开发企业达成退房协议并已办理相关退房手续的,开发企业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向管理机构申请解除退房房款部分的监管。

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解除退房房款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核实,并通知监管银行解除对该退房房款部分的监管。

第十六条开发企业应当将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记入《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并定期向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开发企业直接收存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由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暂停该开发企业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开发项目的商品房预售,将其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公示,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开发企业未按规定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由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第十九条监管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或者违反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擅自拨付商品房预售资金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市房地产主管部门及其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长春市除四害管理办法

(2004年2月9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公布 自2004年3月9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消除鼠蚊蝇蟑螂(以下简称四害)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吉林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除四害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集中统一除四害与日常除四害相结合;群众除四害与专业服务机构除四害相结合;治理环境消除四害孳生条件与直接消杀四害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除四害工作,其下设的市县(市)区爱国卫生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除四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除四害工作实行责任制。

责任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非住宅房屋及其附属用地地下设施,其使用人或者经营管理单位为责任单位。

(二)住宅房屋的公共楼道楼间空地地下设施等环境,实行物业管理的,其物业管理单位为责任单位;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其所在街道办事处为责任单位。

(三)露天集贸市场,其主办单位为责任单位。

(四)建筑工地,其施工单位为责任单位;停建工地,其建设单位为责任单位。

(五)道路人防工程公共地下设施公园广场园林绿地,其管理养护单位为责任单位。

(六)铁路公路轻轨河湖及其界定的范围,其管理单位为责任单位。

(七)其他空地,有使用人的,使用人为责任单位;没有使用人的,县(市)区爱卫会为责任单位。

住宅房屋的室内环境由住户负责四害的防控与杀灭。

第六条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是除四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爱国卫生工作的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

第七条除四害所需资金实行政府投入和责任单位出资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投入的除四害资金应当专款专用。

第八条责任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除四害工作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和住户应当按照爱卫会的规定开展和参加除四害活动,采取科学安全有效的方法控制和降低四害密度,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第九条责任单位和住户应当采取改造环境控制四害孳生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杀灭鼠蚊蝇蟑螂。易招致或者孳生四害的场所,责任单位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管理养护及废弃物处理中,应当有完善的防范杀灭措施,并严格控制四害的繁殖。

第十条责任单位和住户应当有防鼠灭鼠措施,可以采取堵鼠洞设置地漏箅盖洞口毒杀粘捕等方法防鼠灭鼠。

鼠密度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单位办公室学校教室宾馆旅店招待所餐饮单位食品行业集体宿舍医院病房托儿所居民住室列车以及窗口单位和其它公共场所不得有鼠洞鼠粪鼠迹和鼠咬。

(二)特殊行业(粮食生产资料土产日杂果品旧物收购车站等)及各类仓库有鼠迹房间感观检查不得超过2%,粉迹法阳性率不超过2%,鼠夹法捕获率不得超过1%。

旧房拆迁改造时,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旧房前进行灭鼠投药。

第十一条责任单位和住户应当做好清除积水平整洼地等工作,控制和消除蚊虫孳生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消灭幼虫和成蚊。

蚊密度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宾馆旅店饭店招待所浴池托儿所医院不得有蚊。

(二)集体宿舍每室蚊数不得超过2只。

(三)静水湖内蚊幼不得超过2只/1000毫升。

责任单位内部不得有成蚊聚集。

第十二条责任单位和住户应当使用防蝇门窗,加强人畜粪便和废弃物的管理,采取诱捕拍打和喷洒药物等方法防蝇灭蝇。

蝇密度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垃圾箱垃圾中转站集装箱不得有蛆。

(二)垃圾场成蝇数量每视野不超过10只。

(三)旱厕有活三龄幼虫不得超过2只/500毫升,水冲厕所室内基本无蝇(每厕不超过2只)。

(四)生产或者经营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苍蝇幼虫孳生,不得有成蝇。

(五)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学校教室商场副食(食品超市)窗口单位室内市场医院旅店托儿所集体宿舍等场所,苍蝇数不得超过2只/50平方米。

(六)酿造豆制品粮油屠宰毛骨皮革废品收购等单位每房间蝇数不得超过2只。

第十三条责任单位和住户应当消除蟑螂栖息孳生条件,采取堵洞抹缝修补门窗网盖洞口,放置毒饵粘捕和喷洒药物等方法防蟑灭蟑,清除卵鞘,杀灭蟑螂。

蟑螂密度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宾馆旅店招待所浴池饭店托儿所医院工厂车间休息室列车无蟑螂。

(二)工棚每房间蟑螂数不超过2只。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剧毒高毒除四害药物。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有效除四害预防及控制措施的责任单位,由爱国卫生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责任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处以2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第(一)项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一)项第(四)项以及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由爱国卫生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四害侵害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第(二)项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以及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的,由爱国卫生工作机构责令改正,对超过规定标准三倍以下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超过规定标准三倍以上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爱国卫生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尚未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04年3月9日起施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若干规定

(2002年10月28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公布 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04年6月2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和国家省市确定的重要经济目标是人民防空的重点。

第四条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市人民防空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人民防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各类开发区重点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由相应的人民防空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人民防空管理工作。

第五条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由市人民防空建设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组成,具体包括工程通信警报人口疏散基地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内容。

第六条县(市)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编制人民防空建设分区规划和一般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市人民防空建设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后逐级上报,由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经批准的各项人民防空建设规划,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条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防护等级和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各类指挥通信等重要工程和人员车辆疏散干道等公用工程的防护等级和标准,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据国家规定拟定,并呈报上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定。

防空地下室的防护等级和标准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定。

第九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进行人民防空工程通信警报疏散基地等建设。

第十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要物资储备工程和重要经济目标的选址建设,应当征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人民防空建设的要求,修建保障战时供应生产的防护设施。

第十一条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修建;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生产车间和经济防护等专用工程,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修建;有关单位修建本单位的人员与物资掩蔽工程。

第十二条城市(含各类开发区)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依法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应当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新建民用建筑,确因地质地形结构和其他条件限制,不宜就地修建的,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进行易地建设,或者向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缴纳易地建设费,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建设。易地建设费的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要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四条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配备国家定点企业生产的专用防护设备,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建设施工单位不按规划设计要求修建人民防空工程设施或者修建的工程设施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建设施工单位返工重建。

防空地下室竣工后,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对其工程进行综合验收。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人民防空工程,确因城市建设等原因需要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核定的地点面积防护等级用途期限补建;补建确有困难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设费,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修建人民防空工程。

第十六条申请报废人民防空工程,申报单位应当通过所在地人民防空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经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工程所在地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由申报单位做好回填封闭等善后工作。

第十七条人民防空通信警报网的建设,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在电信部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安装的防空警报设施,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应当予以保障,优先传递发放防空警报信号。

电业部门应当保障每台防空警报设施所需的电力供应。

每年9月18日组织一次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放。并在鸣放的5日前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

第十八条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的维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维护管理规定进行。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平时可以为党政机关和抢险救灾服务,也可以为社会组织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第十九条已建成的人民防空工程除重要的指挥通信工程外,均可实行有偿使用。人民防空公用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使用;单位自建的人民防空工程的有偿使用须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长期闲置不用的人民防空工程,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可以调整使用。

人民防空工程必须服从防空需要,战时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调配使用。

第二十条禁止下列危害人民防空工程防护效能或者安全的行为:

(一)向人民防空工程内部及口部附近排放废水废气或者倾倒弃物;

(二)在人民防空工程内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或者腐蚀性放射性物品;

(三)在可能危及人民防空工程安全的范围内,擅自进行采石取土爆破打桩等危害工程防护效能或者安全的作业;

(四)在人民防空工程权属用地范围内新建无防护能力的地面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五)损坏人民防空工程及附属设施;

(六)其他危害人民防空工程防护效能或者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城市的人民防空疏散,必须根据国家发布的命令,由市及各县(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任何组织不得擅自行动。

人民防空疏散计划,由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修订。并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演练和实施。

第二十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

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抢救人员和抢运物资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平时担负因破坏性地震和重大的水灾火灾等引发的次生灾害核事故放射性事故化学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的综合预防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

群众防空组织的组建扩建及训练方案由县级以上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群众防空组织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

(一)城市建设电力等部门负责组建抢修专业队;

(二)卫生医药部门负责组建医疗救护专业队;

(三)公安部门负责组建消防和治安专业队;

(四)公安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及相关单位负责组建防化专业队;

(五)电信部门负责组建通信专业队;

(六)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建运输专业队;

(七)重点经济目标防护单位组建设障伪装专业队;

红十字会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其它救援力量的统一编组,由政府根据需要随时调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提供救援力量情况。

第二十四条用于人民防空警报通信应急救援的车辆,在执行紧急公务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和支持。

第二十五条人民防空建设经费主要包括:

(一)人民防空工程使用费;

(二)人民防空工程设施租赁费;

(三)重点人防城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前款规定费用的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人民防空建设经费专项用于人民防空建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平调挪用擅自减收免收或缓收。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采用下列方法危害人民防空工程,或因管理不善而危及人民防空工程安全和使用效能的,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3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一)阻塞人民防空工程进出道路通道口部的;

(二)擅自在人民防空工程控制用地内挖掘取土重压或者修建地面设施的;

(三)人民防空工程管理不善,致使长期(3个月以上)积水的。

第二十七条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或者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长春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

管理暂行办法

(2014年11月13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公布 自2014年12月20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下简称配套费),是指由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用于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道路桥梁燃气公共交通供热园林绿化路灯环境卫生公共消防交通标志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不含双阳区九台区)范围内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财政部门是配套费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配套费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配套费的具体征收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配套费征收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开发区自行征收本辖区的配套费,所征收的配套费全额上缴市财政。按照本市市区管理体制需要向各开发区返还配套费的,由市财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返还。

第六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各开发区(以下简称征收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省财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征收配套费。

除法律法规规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变配套费征收对象和征收范围;不得减征免征缓征停征或者撤销配套费。

第七条 新建建设项目的配套费按照房屋建筑面积征收,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配套费按照新增建筑面积征收。

建(构)筑物或者原属于减征免征配套费的建设项目改变用途的,按照其改变用途后的建筑面积补缴配套费。

第八条 配套费应当列入建设单位建设项目设计总概算,纳入建设项目成本。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向征收部门缴纳配套费。

第十条 单体建设项目,应当一次性缴纳配套费。但单体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证核发的,可以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建筑面积缴纳配套费。

非单体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建筑面积,分次缴纳配套费。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应当对配套费缴纳情况进行查验。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确认的建筑面积与施工许可前确定的建筑面积不一致的,建设单位应当申报复核配套费。征收部门核定后,对增加的建筑面积,按照规定的标准补征配套费;对减少建筑面积多缴的配套费,由征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实后,按照规定程序和缴纳时的标准予以退还。

第十二条 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减征免征缓征配套费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向征收部门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未在规定时限办理减征免征缓征配套费手续擅自施工的,按照未缴纳配套费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欠缴配套费的建设单位主体发生变更的,欠缴的配套费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追缴。欠缴配套费的建设单位被撤销的,欠缴的配套费由其撤销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配套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征收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配套费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截留坐收坐支和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征收部门征收配套费应当使用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或者监制的财政票据。

未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的,被征收人有权拒绝。

第十六条 征收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审计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配套费征收管理情况和资料。

第十七条 征收部门应当简化配套费征收程序,制定工作流程,并在缴费窗口向社会予以公布。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缴纳配套费的,由征收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未缴纳的,自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征收部门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相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20日起施行。

长春市建(构)筑物拆除工程施工管理办法

(2011年8月30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公布 自2011年10月10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构)筑物拆除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拆除市场秩序,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建(构)筑物拆除工程(以下简称拆除工程)施工活动,适用本办法。

违法建(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构)筑物和村民个人自建房屋的拆除,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构)筑物是指房屋烟囱水塔水池桥梁高架隧道等建(构)筑物。

本办法所称拆除主体是指依法组织建(构)筑物拆除施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

本办法所称拆除企业是指由具有相应工程资质类别的企业承担建(构)筑物拆除作业的施工单位。

第四条 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拆除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房地国土市政公用文化公安安监环保等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做好拆除工程施工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拆除工程施工前,拆除主体应当依法领取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六条 拆除主体申请办理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被拆除工程具备可拆除条件;

(二)已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拆除企业并与其签订拆除施工合同;

(三)有拆除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

(四)拆除工程施工现场采取的安全措施满足安全要求;

(五)建(构)筑物采取爆破方式拆除的,应当有公安部门的批准文件;

(六)拆除文物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建(构)筑物的,应当有文化规划部门的批准文件;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定期公布具备相应资质的建(构)筑物拆除企业名录。

第七条拆除主体申请办理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向市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市建设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对符合条件的,核发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书面通知拆除主体,并说明理由。

拆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拆除主体或者拆除企业发生变更的,应当重新申请领取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八条拆除主体申请领取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应当与签订的拆除施工合同一致。

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应当放置在施工现场备查。

第九条拆除主体应当自领取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始施工。因故不能按期施工的,应当在期满前向市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次数时限的,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十条拆除危险性较大或者可能危及毗邻建(构)筑物的建(构)筑物,拆除主体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前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方案,并将评估报告和安全施工方案报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拆除主体不得将拟拆除的建(构)筑物作为临时办公住宿及仓储使用。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危险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拆除属于国有资产建(构)筑物的,拆除主体应当依法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建(构)筑物的残值进行评估。

第十三条属于国有资产建(构)筑物的拆除,必须进行招标的,拆除主体应当依法招标选择拆除企业。

拆除工程项目依法招标选择拆除企业的,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中进行,并接受监察机关和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四条拆除主体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企业对拆除工程实施监理,并与其签订委托监理合同。

第十五条拆除主体不得对拆除监理企业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第十六条禁止拆除企业将其承包的全部拆除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拆除企业将其承包的全部拆除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第十七条 承包拆除工程的拆除企业在拆除工程施工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构造工程量等情况对拆除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者专项施工方案。

对下列工程,拆除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一)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二)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者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者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三)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者其他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四)文物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拆除工程。

第十八条拆除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施工所需资金的投入,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施工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二)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救援器材;

(三)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作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四)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九条拆除工程施工前,拆除企业应当就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第二十条拆除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施工单位告示牌拆除工程安全生产牌和文明施工标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拆除企业名称项目负责人和监督投诉电话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拆除企业应当对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拆除工程紧邻人行道车行道或者居民住宅的,拆除企业应当将拟拆除的建(构)筑物使用脚手架和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围护。

拆除工程与居民密集点市政设施以及其他毗邻建(构)筑物和地上地下管线的安全跨度不符合要求的,还应当采取专项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拆除工程施工前,拆除企业应当检查被拆除建(构)筑物和毗邻建(构)筑物内的地上地下管线情况,经确认管线已经全部切断或者迁移后方可施工。

第二十三条拆除企业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拆除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排除,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市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对违章指挥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第二十四条拆除企业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划定拆除工程施工危险区域,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设专人看守。夜间作业的应当设置警示灯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拆除企业进行拆除工程施工时,应当采取湿化防止扬尘产生和降低噪声的措施。

第二十六条遇有暴雨雷电大雾冰雪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气候时,拆除企业应当停止施工并做好现场防护。

第二十七条拆除工程施工时发现爆炸物或者不明管线的,拆除企业应当停止施工,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经有关部门处置完毕后方可恢复施工。

第二十八条拆除工程施工时发生有害气体外溢爆炸坍塌掩埋等生产安全事故的,拆除企业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并向安全生产监督建设等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拆除企业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车设施,满足进出车辆可冲洗的要求。禁止车辆带泥行驶。

第三十条拆除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拆除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清运,严禁抛掷。

第三十一条拆除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拆除企业应当对前款规定以外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主体未依法申请办理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主体必须进行招标而未依法招标选择拆除企业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合同价款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主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对拆除监理企业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要求的;

(二)要求拆除企业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

(三)将拆除工程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拆除企业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主体将拟拆除的建(构)筑物作为临时办公住宿及仓储使用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企业明知拆除主体未依法申请办理拆除工程施工许可证而施工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于不符合拆除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承揽拆除工程或者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拆除工程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企业将其承包的全部拆除工程转包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拆除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企业未对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企业未按规定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施工单位告示牌拆除工程安全生产牌和文明施工标牌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企业未采取湿化防止扬尘产生和降低噪声措施进行拆除工程施工,或者遇有恶劣气候时未停止施工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拆除工程施工前,拆除企业未检查并确认地上地下管线已经切断或者迁移而施工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拆除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各县(市)建(构)筑物拆除工程施工活动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0日起施行。

长春市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

(2016年1月20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公布 自2016年3月9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新型墙体材料,是指以非粘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具有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坚固耐用安全等特性,并符合国家及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建筑材料。

第四条 市县(市)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房地工信环保质监市容科技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相关管理工作。

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对列入国家和省推广使用目录的新型墙体材料项目,依法享受国家省和市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六条 鼓励相关企业利用建筑废弃物煤渣煤矸石粉煤灰生产砖类砌块类和预制装配式部品(件)类等新型墙体材料。

鼓励相关企业对市政建设产生的渣土进行综合利用。

第七条 禁止使用以型煤煤渣为原料的不合格的新型墙体材料。

第八条 市县(市)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制度,定期发布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信息,引导相关企业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第九条 市县(市)区房屋征收管理机构在组织被征收房屋拆除时,应当按照建筑废弃物分类标准,将房屋拆除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收集为建筑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和其他废弃物。建筑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由经依法核准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的单位,运送至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场地。对其他废弃物由拆除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对其他施工作业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鼓励施工单位和个人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置。

第十条鼓励设计建设单位优先设计使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砖类砌块类和预制装配式部品(件)类等新型墙体材料。

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应当优先使用预制装配式部品(件)类新型墙体材料。

第十一条企业生产新研发的新型墙体材料,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的要求,并依照规定报相关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本市实行新型墙体材料认定制度,未经认定或者认定不合格的新型墙体材料不得推广使用。

第十三条销售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质量应当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十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和改建粘土砖生产项目。

第十五条 本市市区和县(市)双阳区九台区政府所在地的城镇的建设项目,禁止使用粘土砖。列入历史文化保护的古遗址古建筑修缮除外。

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应当逐步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第十六条 在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区域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使用粘土砖;

(二)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设计中不得设计使用粘土砖;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不得通过违反规定采用粘土砖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四)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要求的墙体材料进行施工,不得变更使用粘土砖;

(五)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禁止使用粘土砖的规定实施监理。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粘土砖生产项目的,由市县(市)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建设项目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但罚款金额不得超过五十万元。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在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区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市)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施工单位使用粘土砖进行施工的,处以建设项目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

(二)设计单位设计使用粘土砖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对违反使用粘土砖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监理单位未按照国家省和市禁止使用粘土砖的规定进行监理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施工单位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质量不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由市县(市)双阳区九台区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由施工单位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建议上级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长春市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长春市展览业管理办法

(2007年1月10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公布 自2007年1月10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规范展览经营行为,维护展览业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展览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展览,是指举办单位(包括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招展方式在固定场所和一定限期内,以物品技术和服务的展示,进行信息交流,促进科技和经贸发展的商业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主办单位,是指负责制定展览活动实施方案和计划,对招展办展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并对招展办展活动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承办单位,是指根据其与主办单位的协议,负责布展展品运输安全保卫以及其它具体展览事项的单位。

第三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场馆单位以及参展经营者,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展览业的行政主管部门。

受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会展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会展办)负责本市展览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展览业的相关管理协调监督和实施工作。

第五条凡在本市举办展览的单位,应当将法人代表身份展馆场地使用证明安全保障方案等信息书面告知市会展办。

第六条未经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展览名称不得使用“中国”“全国”等字词。

未经省市政府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省市政府名义举办展览。

第七条招商信息应当以主办单位名义发出,未经主办单位授权,承办单位不得擅自发布相关信息。

第八条招商信息应当客观真实,并与展览内容相一致,不得发布虚假招商信息。

第九条招商信息发布后,举办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展览名称展览主题展览范围和展览时间等事项。确需变更的,举办单位应当书面告知市会展办,同时告知参展经营者。

第十条举办单位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到公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举办大型展览有可能影响周边区域交通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的,举办单位应当事先将举办展览时间地点规模等相关信息向公安市容环卫和园林绿化等部门报告,并接受指导。

第十一条市会展办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调度展览筹备工作情况,对达不到举办条件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展览期间的户外广告设置及街路宣传,应当符合市容规划要求,经市容环卫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专业性场馆应当根据需要,配置电视监控防盗报警和出入口安全检查系统。

举办珠宝文物等珍贵物品展览的展区,除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安全要求外,还应当设置单人出入通道和符合防护要求的展台展柜等。

第十三条举办单位场馆单位应当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或者自然灾害事故时,举办单位场馆单位和参展经营者等应当采取应急措施,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举办单位可以根据展览实际需要,在现场设立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接待机构。

第十五条各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违背企业意愿,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行政干预手段要求企业参展;不得通过行政及其它手段强行要求企业个人提供赞助。

第十六条举办单位场馆单位及参展经营者均应当在统计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统计调查时,真实准确及时填报展览统计调查表。

第十七条举办展览应当在批准的场所进行,未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道路广场等露天场地举办展览。

第十八条参展经营者必须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依法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举办单位负责展览的内部组织管理工作,对参展经营者的参展资格,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第二十条举办单位应当于每年十月底前,向市会展办报送下一年度展览申请及相关材料,由市会展办编制下一年度《长春市展览年度计划》,并适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条 在本市举办的相同类别展览,原则上每年举办不超过两次,相隔时间最低不应少于三个月。

第二十二条展览业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07年1月10日起施行。

长春市城市清除冰雪管理办法

(2002年10月14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公布 自2002年10月14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及时清除长春市市区内的冰雪,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畅通和整洁,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道路桥梁和广场等处冰雪的清除和管理。

第三条凡驻在本市市区内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体业户和居民(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均有承担清除冰雪的义务。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市区内清除冰雪的组织领导工作,按照逐步扩大的原则,每年规定清除冰雪的重点区域。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清除冰雪工作的具体落实,并可根据市政府规定的清除冰雪重点区域,适当扩大清除冰雪范围。

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清除冰雪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公安交通工商教育民政物价财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搞好冰雪清除。

第五条清除冰雪以义务清除为主,实行辖区管理分级负责分片包干的原则,采取专业与群众相结合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清除冰雪。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组建清除冰雪公司,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清除冰雪的市场化产业化。

第七条清除冰雪工作实行责任制。

市区人民政府规定清除冰雪的区域后,由市人民政府与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与辖区内的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与清除冰雪责任人分别签订清除冰雪责任书。责任书按年度逐年签订。

街道办事处应将其与清除冰雪责任人签订的责任书(副本)及时送交区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备查。

第八条承担清除冰雪义务的责任人,应按清除冰雪责任书的要求完成冰雪清除任务。清除冰雪责任人发生变更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重新确定责任人签订责任书。

第九条清除冰雪责任人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各类公共停车场的冰雪,经营管理单位为清除冰雪责任人;

(二)各类贸易市场的冰雪,市场经营管理单位为清除冰雪责任人;

(三)给排水及供热管线溢漏形成的积冰,设施的产权单位为清除冰雪责任人;

(四)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周边街路的冰雪,开发建设单位为清除冰雪责任人;

(五)居民区内的冰雪,实行物业管理的,物业管理部门为清除冰雪责任人;未实行物业管理的,所在街道办事处为清除冰雪责任人;

(六)其他道路桥梁广场清除冰雪责任人,由所在区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确定。

第十条清除冰雪责任人应及时清除冰雪。夜间降雪,次日即组织清除;白天降雪,雪停即组织清除。小雪1日内清除完毕,大中雪3日内清除完毕。节假日降雪,应及时组织清除。

第十一条需将冰雪运出的区域,小雪应在2日内运完,大中雪应在5日内运完,运出的冰雪要在指定地点倾倒。其他区域,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将冰雪堆放在人行步道靠近路边石处,做到堆放整齐。

第十二条清除冰雪,以无积冰,无残雪,露出地面为标准。

第十三条清除冰雪责任人无力承担清除冰雪义务的,可委托街道办事处代为清除,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对未按时清除冰雪或未达到清除冰雪标准的,由街道办事处指派专人清除,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承担运出冰雪义务的责任人无力运出冰雪的,由区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或街道办事处负责运出,所需运输费用由该责任人承担,也可以委托清除冰雪公司有偿清运。

第十四条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须清除冰雪的街路,在清除冰雪期间,各种车辆的通行,由公安交通部门负责组织疏导。

在清除冰雪过程中,过往车辆应注意避让清除冰雪人员,确保其人身安全。对不服从交通管理造成交通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对在义务清除冰雪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市区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签订责任书的,由所在地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400元以上800元以下罚款,有关部门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未按时限或标准履行清除冰雪义务的,由所在地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不按时缴纳清除冰雪费用的,由所在地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交,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对阻挠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二十一条对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各县(市)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10月13日公布的《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清除冬季冰雪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2007年10月1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2010年11月19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根据2015年3月25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61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维护热用户热经营企业和热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的发展,根据《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燃煤(电气油)锅炉工业余热地热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提供给热用户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生产企业是指为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热经营企业是指向热用户供应热能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利用热经营企业提供的热能为其生产或者生活服务的单位和居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区供热的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供热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优先发展集中供热的原则,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锅炉供热。

第五条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供热管理工作,区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供热的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环保劳动保障财政工商技术监督安全生产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供需状况,编制本市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热工程,应当符合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由相关审批部门在征求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城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其配套的供热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的热电企业应当遵循“以热定电”的原则,按照设计的供热能力保证供热需要。

第九条城市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将竣工资料及时报送给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建设城市供热工程应当依据招投标法的规定确定设计施工企业。

从事城市供热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热工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新建住宅房屋应当实行分户控制供热。既有住宅房屋应当实行分户控制供热改造,分户改造所需费用由房屋产权人承担。

城市供热应当逐步推行计量供热。

第十二条城市供热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热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稳定安全的热源;

(二)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三)有健全的服务和安全管理制度;

(四)有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的供热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凡在本市城区内设立热经营企业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供热范围夸行政区域的,应当向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热生产企业与热经营企业热经营企业与热用户应当签定供用热合同。

供用热合同的格式与内容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本市供热期限为十月二十五日至次年四月十日。热生产企业热经营企业不得推迟供热或者提前停止供热。

居民热用户室内主要房间(卧室起居室)供热温度昼夜平均不得低于摄氏十八度。

第十六条供热期内,热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定居民热用户室内温度检测点,定期测查室内温度。

第十七条由于热经营企业责任造成热用户室温低于规定标准的,应当退还相应热费。

退费办法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热生产企业热经营企业应当保证正常供热,因突发性故障不能保证正常供热时,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报告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预计停止供热八小时以上的,应当及时通知热用户。停止供热连续两天或者累计七天以上,应当依据供用热合同的约定对热用户予以赔偿。

第十九条热生产企业热经营企业未达到供热服务质量标准的,应当在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整改期满,仍未达到标准的,应当根据供用热合同的约定对热用户给予赔偿。

热经营企业不得擅自放弃供热。发生弃管供热的,其供热设施由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具备条件的热经营企业托管,并确定托管期限。

第二十条热经营企业发生歇业撤销分立合并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到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热经营企业转让移交供热设施的,应当向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热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热用户室温合格率热用户报修修理及时率供热运行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标准。热经营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服务标准和质量,公开报修投诉电话,及时处理热用户反映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热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发展热用户,需要发展热用户的,应当向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第二十四条单位和居民需要供热的,应当向热经营企业提出申请并与其签定供用热合同,同时按照热经营企业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热用户或者用热面积发生变更的,应当与热经营企业重新签定供用热合同。

第二十五条热用户需要改造供热系统或者停止供热的,应当在十月十五日前向热经营企业申报,经同意后,方可改造供热系统或者停止用热。

第二十六条热用户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及时缴纳热费。热费标准按照市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七条热用户享有下列权利:

(一)监督热经营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和质量向热用户供热;

(二)对热经营企业收取的热费及确定的热价申请复核;

(三)请求赔偿由于热经营企业的责任或者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八条热用户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的供热设施与热经营企业的管网连接;

(二)在供热系统上安装放水设施及热水循环装置;

(三)擅自增加用热面积;

(四)擅自调节进户阀门;

(五)擅自改变供热用途和改动供热设施;

(六)其他损坏供热设施和影响供热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住宅供热系统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室外供热设施由热经营企业负责维修管理,热用户室内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

住宅供热系统未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楼外入户阀门外(含阀门)的供热设施由热经营企业负责维修管理,热用户楼外入户阀门内的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

第三十条城市建设工程涉及供热管网及设施的,应当到热经营企业办理会签手续。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或者擅自拆改移动供热设施;

(二)在管网上堆放物品,利用管网管支架悬挂广告牌匾;

(三)利用管网沟排放雨水污水;

(四)其他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供热的,由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危害公共安全,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热经营企业推迟供热或者提前停止供热的,由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处以应当供热而未供热期间热费总额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热经营企业擅自弃管供热的,由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处以应当供热而未供热期间热费总额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十七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市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不得拒绝和妨碍城市供热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三十八条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各县(市)的供热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6月22日公布修改的《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2002年4月19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 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1年8月30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决定》修正 根据2017年10月26日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长春市人民政府设立下列科学技术奖:

(一)长春市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每次奖励人数不超过2人,每人奖金数额为50万元。

(二)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二个奖励等级。奖金数额分别为15万元和10万元。

(三)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奖励等级;对在长春市科技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成果做出突出贡献,并已产生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长春市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不再设立科学技术奖。

第四条长春市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授予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公民。

第五条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奖授予在建立政府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高校院所开发区“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拓展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科技创新引领与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组织者与管理者。

第六条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公民和组织:

(一)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及其应用推广,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在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以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三)完成重大技术发明,在实施中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的;

(四)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和软科学研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

第七条长春市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长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八条长春市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负责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长春市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提出,报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

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工作办公室设在长春市科学技术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长春市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每两年评审一次;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条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由下列单位推荐: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三中央省所属驻长单位;

四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认定的符合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单位。

第十一条推荐单位推荐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十二条专业评审委员会应按照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规则进行评审,并向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提出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获奖人选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人选项目及其奖励等级的建议。

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根据专业评审委员会的建议,作出获奖人选获奖项目及其奖励等级的决议。

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规则由长春市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三条长春市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对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做出的获奖人选获奖项目及其奖励等级的决议进行审核,报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长春市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由长春市市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奖和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由长春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十五条长春市科学技术奖励应接受社会监督。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在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奖励办公室提出,逾期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奖励经费由长春市财政列支。

第十七条长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有关资料应收入本人档案,作为晋级任用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

第十八条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它不正当手段骗取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由长春市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报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和证书。

第十九条推荐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长春市科学技术奖的,由长春市科学技术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二十条参与长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询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2年4月19日起施行。长春市人民政府1992年11月6日发布的《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1995年12月30日发布的《长春市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2902070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