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治资讯 > 民生社会 > 正文

举报电话牵出江苏首起生产有毒鸭脖子案

日期:2016-03-24 19:12:57 来源:检察日报 热度:2024 ℃

路边摊的鸭脖有“秘方”,乡间杂货店的假药销量好,检察机关对此没有等闲视之——

举报电话牵出江苏首起生产有毒鸭脖子案

举报电话牵出江苏首起生产有毒鸭脖子案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图左上、图右上是谌某制售“有毒”鸭脖的部分工具和现场,图下是办案人员查获的部分假药。

一个离奇的举报电话

2014年12月25日晚,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公安局110接到举报,称有人在翠北路一家足浴店卖淫嫖娼,值班民警立即到达现场,结果并未发现有卖淫嫖娼行为。民警走出足浴店,打电话联系举报人,很快一名年轻男子谌某出现在民警面前。谌某见到民警,坚持说不仅刚才那个足浴店有问题,前面几个小店都有问题,但是当民警详细询问是什么问题的时候,谌某一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民警只好将谌某带回警局,一方面安排谌某喝水醒酒,另一方面,按程序对谌某进行尿检。结果发现,谌某之所以兴奋异常,胡乱报警,并不是因为饮酒过度,而是因为吸毒后产生幻觉,因为谌某的尿样检测显示其体内含有吗啡成分。

民警发现谌某以前曾因吸毒被行政处罚过。但是谌某坚持说自己自从上次戒毒出来就没有再吸过毒,对自己体内为什么会有吗啡成分解释不清。第二天,谌某向警方称,他体内的吗啡成分可能来自于他家里卤制的鸭脖子。

一份鸭脖保鲜的秘方

2013年8月谌某与妻子李某从老家湖北来到常州发展,通过在出租房内煮鸭脖子,路边摆摊销售维生。生意时好时坏,而且谌某发现由于天气炎热,鸭脖子很容易就变质了。有次客人吃了拉肚子找上门算账,这让他很是苦恼。可是同样在做鸭脖子买卖的表哥蔡某生意却十分红火,每天收入几百元,甚至蔡某的妻子还开了一家“连锁”摊位。于是在一次家庭聚会时,谌某就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了表哥听,并向他讨教生财之道。表哥蔡某神秘地笑了笑,说:“这可是有独家秘方哦。”说着将一包东西塞到了谌某手中。

谌某打开一看:“这不是罂粟壳吗?”蔡某就告诉他,这个用处很大,在汤料里加上罂粟壳,鸭脖子更好吃,也不容易变质。

谌某回家和老婆李某一起,如法炮制,在煮鸭脖、鸭心、鸭肝的时候,放少量罂粟壳。生意果然很是红火,几个月下来他就挣了几万块钱。

一张判决书

公安机关对在蔡某和谌某家中扣押的汤料进行现场样本提取,分别用吗啡含量检测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辣的底锅里吗啡成分呈阳性,所以断定是不辣的锅里添加了罂粟壳成分。

常州市药监局食品餐饮监督处处长孙志云介绍说,食用过“罂粟鸭脖”或“罂粟火锅”的人,或多或少会产生轻快感,从药理上讲是因为罂粟中含有吗啡成分,能刺激人的味蕾,让人感到食物特别鲜美。人喝了这种火锅汤或者卤制食物,尿检也有可能呈现阳性。

据了解,罂粟壳中的生物碱虽然含量较少,对吸毒者不起作用,但对于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毒品并对毒品有高度敏感性的人来说,其“效用”不可低估。如果长期食用含有毒品的食物,就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对人体肝脏、心脏有一定的毒害,它能使人体产生快感,处于一种特殊的愉悦状态,并逐渐产生依赖性进而成瘾,甚至产生毒瘾。

在法庭上,两被告人当庭承认非法在食品中添加罂粟的事实,也为自己对法律的无知行为深感后悔。在办案的同时,检察机关针对“毒鸭脖”监管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市场上出售的鸭脖子等卤菜制品,进行质量抽查,并及时公布食药监局食品餐饮监督举报热线供市民举报。

2015年10月15日,常州市金坛区检察院以谌某、李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诉,法院以该罪判处谌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由于谌某、李某案发,又牵出了蔡某等8人生产、销售“毒鸭脖”案件,2016年初均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刑。

乡镇小店假药横行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下辖11个乡镇、2个街道,常住人口达到150万。

人多的地方买药的“需求”就多。

2014年9月,武进区公安局湟里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镇上一家杂货店里卖假性药。民警随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这家杂货店内正在公然售卖外包装标有“男1 号TM超浓缩片”“早泄克星”“顶级伟哥”等字样的18种性药。

这家杂货店是常州人老吕和妻子共同经营的。老吕今年64岁,三年多前退休后在湟里镇上开了这家杂货店。一开始,店内主要卖一些日用品给附近的村民。

后来,老吕发现镇上一些卖成人用品的小店门面不大,装修简陋,生意却不断,尤其到了夜间经常有人出入。经他观察,许多住在附近上了年纪的男子都会有性方面需求,但又出于本能的“怕羞”或者觉得路远,不想去综合超市、大药房等地方买药。也有部分人认为药房内的“伟哥”卖的太贵,于是纷纷走进了这些小店。

观察到“商机”的老吕按捺不住赚钱的心思,也打算在自家杂货店里售卖成人用品与性药。

联合拉网清查市场

根据常州市药品检验所的鉴定,老吕店里销售的“顶级伟哥”等产品,均检出西地那非(用于制作性药的一种化学成分)。同时,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老吕店内的部分商品依法属于“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假药。

同时,警方调查发现老吕并没有办理任何相关许可证,因此并没有销售药品的资质。

老吕是否知道自己行为可能违法?

事实上,做了好多年小生意的老吕一直都知道销售药品需要相关资质。并且,他也知道自己销售了假药,凡是有客人上门询问这些产品,他都会告诉客人这些产品对男性阳痿有治疗作用。

至于为什么明知违法还要这么干,究其原因还是禁不住其中高利润的诱惑。

经调查,老吕从2012年便开始批发这些性药回来销售,一般每季度批发一次,一直持续到2014年9月被公安机关查处。他的性药大部分是从位于常州市区的九龙小商品市场里的一个卖家处批发来,还有一小部分是小贩上门推销购入。

由于市场上正规的性药至少要卖到100至200元每盒,进口的“伟哥”更是一粒售价就高达上百元,而老吕的进货价每盒都在50元以下,一般每粒能卖10元至20元甚至更高,其中利润便翻了几番。

据了解,擅自添加化学成分制作出来的“性药”,其剂量、成分均不稳定,倘若服用过量会对心脏、肝肾等产生严重刺激,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擅自服用西地那非极可能出现危险。可以说,胡乱服用这类假药肯定会有副作用。但是一次服用剂量少的话副作用不会马上显现,而是个累积的过程,许多服用者等到发现为时已晚。

同时,经过武进区检察院的调研发现,连续办理的多起销售假药案均为乡镇小店销售假性药。

“假性药的非法销售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有可能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这些案件的共性引起了我们的警惕,因此我们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到各大乡镇开展拉网式清查。”该院分管副检察长王强对此高度重视。

2014年到2015年,武进区公安机关在该区11个乡镇对成人用品商店等店铺进行了拉网式清查,乡镇上此类售假现象大大减少,村民们也逐渐了解买药应该去正规场所。

分类办理不忘预防

2015年11月6日,武进区检察院受理了吕新生销售假药一案。

“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的案件绝不允许含糊,对于此类案件我们开通了办理绿色通道,全部专人、优先、快速办理。”王强向笔者介绍。

由于近两年来同类型案件较多,该院公诉局专门将此类案件分给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徐雷艇、蒋忠平二人办理。由于符合常州市《关于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意见(试行)》中规定的情形,吕新生的案件进入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

经审查,检察机关认定吕新生明知店铺柜台里的是假药仍销售牟利。十天后,武进区检察院就将吕新生涉嫌销售假药一案起诉至武进区法院,检察官蒋忠平在发表公诉意见的同时陈述了假性药的危害,并呼吁大家一起打击发生在身边的制假、售假犯罪。

2015年12月7日,在常州市某乡镇开成人用品店的吕新生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以前我们只知道图小店买药方便还便宜。多亏检察官的教育,以后再也不敢随便乱买药吃了!”附近乡镇赶来旁听的村民们纷纷表示。

这类案件办理过程中,武进检察机关一直不忘完善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利用该院的两法衔接平台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第一时间将此类案件的线索向公安机关移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双向衔接、双向移送、双向监督机制,提升了执法合力。

同时,检察官也提醒大家,不论购买哪类药品,一定要去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医院、药房购买。如果遇到无资质销售药品或者销售假药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向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举报,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周立成: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刺痛国人的心,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常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重拳出击“毒鸭脖”“假性药”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并积极提出强化管理、消除隐患、预防犯罪和建章立制的检察建议,为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修改后的药品管理法从多个方面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制度体系,对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对各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惩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作用,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公安、法院等部门联系配合,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效机制建设,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和“用药安全”。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1030635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