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

日期:2021-10-11 09:44:02 来源:互联网 热度:661 ℃

(2021年5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中药保护与产业发展

第四章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第五章传承保护与文化传播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健康广西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医药,充分发挥本自治区中医药资源优势,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作用,促进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

第四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中西医并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保持和发挥本自治区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优势,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疾病康复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服务产业和保障等体系,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力量,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中医药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中医药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重点扶持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完善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并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和保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为辖区内中医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协作机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升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中医药宣传工作机制,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扩大中医药影响。

每年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为本自治区中医药宣传日。

第九条自治区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支持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中医药事业,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第二章中医药服务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提供服务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开展中医药服务应当遵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并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有民族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至少举办一所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至少举办一所中医医院。

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和中医床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并提供中药饮片等中医药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当配备常用中成药,提供中医药服务。

第十三条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遵守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

举办中医诊所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诊所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本条第二款所称中医诊所,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诊所。

第十四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诊所和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不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布局限制。

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级评审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当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应当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支持中医医院牵头或者参与各类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医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临床带教业务指导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疗联合体建设过程中,不得变相取消合并中医医院,或者改变其功能定位。

第十六条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并进行执业注册。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

第十七条经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可以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医疗机构临床科室执业,按照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展医疗活动,提供相应诊疗服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西医结合,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

经考核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可以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鼓励取得非中医类别医师资格的医师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医理论与诊疗技术。参加过中医药知识培训或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的非中医类别医师,按照国家规定考核合格后,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提供相应的中医药服务。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为公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推广使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治未病和康复技术的推广。

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第十九条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登记的经营范围应当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规范表述。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应当合理配置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置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推动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指导实施,提升各级传染病定点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第三章中药保护与产业发展

第二十二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建立和完善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药用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支持依法开展珍贵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及其相关研究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组织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资源普查整理挖掘,加强对中药资源就地和迁地保护,做好药用动植物种质库和数据库的建设。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规划,结合当地地域优势,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当地特色产业规划;支持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扶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有机化种植养殖。

中药材种植养殖应当严格管理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得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第二十四条在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种自采自用地产中药材。

自种自采自用的中药材应当保证质量,不得使用变质被污染的药材。

第二十五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编制广西道地中药材目录,支持桂产道地中药材的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提升桂产道地中药材的产品品质功能疗效和品牌市场认可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采取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桂产道地中药材,培育桂产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支持以桂产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的新药研发知名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和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培育桂产中药品牌。

第二十六条中药材的采集贮存和初加工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中药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炮制中药材应当执行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建设。

第二十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支持中药材指定进口口岸建设,支持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完善与中药材现代商贸相关的仓储物流检验检测期货交易等配套服务。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发与利用具有资源优势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

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或者基于古代经典名方验方秘方开发以及与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制以中药制剂为基础的中药新药,开展上市后再评价。

支持企业加大力度二次开发产量大销量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成药,培育广西特有的优势品种和特色品牌。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提供或者委托其他有关单位提供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的,应当加强对代煎配送服务的监督管理,并对代煎中药的质量负责。

提供中药饮片代煎服务的,应当符合规定的卫生条件,具备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遵守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操作方法,建立代煎全过程记录制度和质量跟踪追溯监控体系。

提供中药配送服务的,应当具备开展中药配送的物流条件,配备专人负责配送,做好配送过程记录。

医疗机构委托提供代煎配送服务的具体规范由自治区中医药主管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配制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医疗机构配制的依法取得批准文号和备案的中药制剂,经自治区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在同一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申请调剂使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自治区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自治区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简化批准手续,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可以按照品种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配制使用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中药制剂品种的不良反应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鼓励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加强对实践中运用多年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制剂的整理和创新,研制安全简便有效和多样化的中药新制剂。

第三十一条下列情形不作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

(一)将中药加工成细粉,临用时加水酒醋蜜麻油等中药传统基质调配外用,在医疗机构内由医务人员调配使用的制品;

(二)鲜药榨汁;

(三)受患者委托,按照医师处方(一人一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汤剂丸剂散剂丹锭膏方等制品;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拓展老年预防保健疾病诊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设立中医诊疗服务站点。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养生休闲等特色健康产业,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和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第四章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第三十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规模适宜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合理的中医药教育体系。

中医药教育应当体现中医药学科特点和文化特色,强化中医药专业主体地位,突出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

支持中医药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毕业后教育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支持中医药教育机构和其他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设立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专业。

第三十五条自治区建立全区统一的名中医评审制度,定期开展评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名中医药专家的培养工作,组织遴选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建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诊疗技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和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传承有独特疗效的中医诊疗技术。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支持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和有中医药服务资质的执业医师和药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并在薪酬津贴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待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民族特点加强少数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三十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开展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的研究。

以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少数民族医学学科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医特色专科。

第三十八条自治区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科研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计划,加大中医药科学技术投入,支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健全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传承创新。

支持建设国家和自治区中医药科研机构临床研究基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制定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规划计划,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

第五章传承保护与文化传播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指导和帮助相关组织或者个人申请中医药专利地理标志产品植物新品种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

中医药的知识产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作价出资,参与开发和分配。

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披露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权利人的中医药知识产权。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收集整理研究利用中医药文献古代经典名方验方秘方传统诊疗方法和传统制药鉴定炮制工艺技术以及老药工经验;濒临消失的,应当采取有偿收购奖励等措施进行抢救和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壮医药瑶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诊疗技术文献秘方验方等的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

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设立中医药博物馆。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发展规划,支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普及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动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动中医药知识普及,鼓励组织和个人创作中医药文化与科普作品。

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规范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对中医药进行虚假夸大和诋毁宣传,不得冒用中医药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假借宣传中医药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中医医疗和中药药品广告。

第四十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中医药融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支持中医药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与东盟国家和其他国家相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平台科技园区,开展中药材种植养殖研发等合作,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预算,统筹安排用于支持中医药医疗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或者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范围。

自治区人民政府医疗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自治区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应当按照法定价格管理权限,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并实行动态调整。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建设中医药数据中心,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追溯体系,实现对中药种子选取种植环境消费使用等全流程监管以及中药疗效的跟踪研究。

支持医疗机构和中医执业医师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提升中医医疗服务便利化程度。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中医药医疗产业发展教育科研管理交流以及促进中西医结合等方面成绩显著的;

(二)捐献或者挖掘整理保护有价值的中医药学术文献验方秘方和传统诊疗技术等的;

(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或者带徒授业成绩显著的;

(四)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成绩显著的;

(五)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储备,建立中医药储备和协调机制,保障重大灾情疫情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需求。

第四十九条下列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评估和鉴定活动,应当以中医药专家为主开展:

(一)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目录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遴选;

(二)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成果鉴定和评奖;

(三)中医医疗技术责任的鉴定;

(四)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和评审;

(五)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评审评估;

(六)其他中医药相关活动的评审评估或者鉴定。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疗技术和服务内容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假借中医名义的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推动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推动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配制中药制剂以及使用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

(二)违反法律规定颁发执业许可证或者执业证书;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予以查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三条对在中医药活动中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机构和个人的有关信息,依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由相关部门依法实施信用惩戒。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本条例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2008年1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同时废止。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2937720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