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律法规 > 环境法律法规 > 正文

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

日期:2015-10-20 00:08:28 来源:互联网 热度:1746 ℃

计投资[2002]15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加快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具体政策措施,努力做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推进工作。

附:《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00二年九月十日

附:

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就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在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量垃圾在城市边缘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系及相关流域,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十五”期间,要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使其成为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坚决纠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行为,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力争“十五”期间,城市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控制,使部分城市和区域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二)建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新机制。根据“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十五”期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各级政府财力远远不够。各地区要转变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观念,解放思想,采取有利于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措施,切实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方向是,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

二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创造基础条件

(一)已建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都要立即开征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其他城市应在2003年底以前开征。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要能够补偿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有条件的城市,可适当考虑污水管网的建设费用。全面实行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保证垃圾处理企业的运营费用和建设投资的回收,实现垃圾收运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运作。

(二)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可按保本微利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在城市范围内排放污水产生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使用自备水源的),均应缴纳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

(三)征收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应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项目建设。尚未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城市所征收的污水垃圾处理费,可用于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的前期工作和相关配套项目的投入,但在三年内必须建成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

(四)改革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特许经营。现有从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运营的事业单位,要在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可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与政府部门签定委托经营合同,提供污水垃圾处理的经营服务。鼓励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独资合资或租赁承包现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鼓励将现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招标实现经营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盘活的资金要用于城市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

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工作,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工作稳妥有序地进行。

(五)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扩展污水收集管网服务范围,确保管网配套。鼓励实行城市供水和排水一体化管理。

(六)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鼓励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资源化设施。要建立有利于鼓励使用再生水替代自然水源以及垃圾资源化的成本补偿与价格激励机制,推动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和垃圾的资源化。

(七)新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创造条件,积极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鼓励社会投资主体采用BOT等特许经营方式投资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八)要将城市垃圾处理经营权(包括垃圾的收集分拣储运处理利用和经营等)进行公开招标。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参与垃圾处理权的公平竞争。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的配套程度。支持人口密集相邻中小城市(城镇)联合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三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

(一)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当地政府或所委托的机构可参照同期银行长期贷款利率的标准,设定投资回报参考标准,并根据其它具体条件计算项目的运行成本,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价格,以此作为对投资者招标的标底上限,通过招标选择最优化的.方案及项目的投资运营企业。政府或其指定代理人收取的污水垃圾处理费,须按合同约定支甘给通过招标取得投资和运营资格的企业。政府或其指定代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协议应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不得为投资者提供无风险的投资回报保证或者担保。

(二)投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资本金应不低于总投资的20%,经营期限不超过30年。

(三)承担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特许经营的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拥有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其注册资本不低于承包设施年运行总成本的50%,特许承包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特许经营期或承包运营期满后重新进行招标。

(四)政府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企业以及项目建设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扶持,包括: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生产用电按优惠用电价格执行;

对新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可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提供项目建设用地。投资运营企业在合同期限内拥有划拨土地规定用途的使用权。

(五)鼓励城市政府用污水垃圾处理费收费质押贷款,筹集部分城市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改造资金。积极尝试以各种方式拓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

(六)各级政府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或用于污水垃圾处理收费不到位时的运营成本补偿。

(七)实行产业化方式新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时,各级政府应在明确政府投资权益的前提下,适当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支持其产业化发展。国家支持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的项目法人利用外资包括申请国外优惠贷款,并对产业化项目给予适当补助。今后,凡是未按产业化要求进行建设和经营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国家不再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扶持。

四加强监管,保障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工作的领导,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领域,统筹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协调解决实施产业化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要加快制定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拍卖抵押资产重组资金补助收费管理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地方政府要切实抓紧进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行业的事业单位转企业以及相关的改制工作,在社会保障转岗再就业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要按照国家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计划,处理设施布局要合理,规模要切合实际。清理行政性壁垒和地区分割障碍,为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经营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要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污水垃圾处理费全额用于规定事项。减免污水垃圾处理费,应由减免决策单位等额补偿。鼓励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统-收费和代扣代缴等方式,确保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足额征收。

(五)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实行产业化后,各级政府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和管理依法行政;要制定明确的污水垃圾处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运营企业的责任和权益。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置质量的监督,确保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

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企业,当地政府应委派监督员,依法对企业运行过程进行监督。

五其他

(一)本意见所指城市为经国务院批准的设市城市。

(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建制镇以及与重大江河流域水环境关系密切的城镇应参照本意见实行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2123443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