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治资讯 > 民生社会 > 正文

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之三:守护语言的庄重与深度

日期:2025-05-15 09:02:2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热度:20 ℃

作为多元文化的交汇地,网络空间无时无刻不在诞生新的语言符号和交流方式。但,公序良俗的底线需要遵守,娱乐戏谑的范围需要节制,语言汉字的规范需要守护。

甩黑话、爆烂梗、讲段子、搞映射,并不是什么时尚之举,更不是所谓的“互联网冲浪显学”。任何充斥低级趣味、非主流不健康的言语词句,我们都应当时刻提防、加强治理,绝不任其冲毁汉语语言的规范性和庄重性。

网络流行语大都具有明显的互动性、话题性,在技术上进行识别并不困难。网络平台是黑话烂梗的“原产地”,理应肩负起治理主体责任,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识别模型,从源头上规范网络语言。

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网络监管部门要当好“把关人”角色,出台规范、加强引导,为公众筑起“防火墙”。清理“黑话烂梗”,抵制歪曲音、形、义等胡编乱造做法,杜绝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网络空间将更为清朗。

正确、规范、有序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人人皆有义务。穿上网络“马甲”,“键对键”替代“面对面”,就不能好好说话了?网络自媒体和广大网友应加强自我约束,不能为博取流量、制造噱头而牺牲语言的“尊严”和“脸面”。网络社交的确需要一定形式的语言文字作为“货币”,黑话烂梗更像是灰黑小圈子跑马圈地的“壁垒”、拉人入伙的“测试”,显然无法成为促进交流互动的“桥梁”“纽带”。

规范网络语言文字,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网言网语“一棒子打死”。像“村BA”“松弛感”“硬核”这样的流行语,之所以能融入主流话语,关键就在于它们以生动的意象、创新的表达、诙谐的词句,赢得了大众认可和舆论接纳。这也充分说明,网络空间蕴藏丰富可能,是能够供给优美、生动的高质量语言内容的。疏堵结合、扬弃并举,高质量的网言网语才能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语言规范关乎文化传承。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黑话烂梗不仅容易造成认知困难和交流障碍,而且还会妨碍正常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交往。防治黑话烂梗,是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的必然要求。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依法管理监督语言文字应用的力度,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学校和家庭也应守土尽责,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植根于更多孩子心中。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语言同诗文一样,会应时势而变化,与时俱进、日新又新。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从各方面推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管理,必能构建更加和谐有序的语言文化生活,推动中华语言文化繁荣向好。

相关阅读:

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之一:莫让低级趣味围猎青少年

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之二:不能“梗”住青少年成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116307737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