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 > 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日期:2015-10-23 19:11:04 来源:互联网 热度:1586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各地各学校应制定出《大纲》实施细则和具体实施计划,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大纲》是根据《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在总结多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各学校要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要制定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人员特别是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贯彻执行《大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各地各学校在贯彻执行《大纲》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大纲》的内容,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一总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

6.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

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四德育途径

1.德育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其他课程教学

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和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共青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8.家庭与社会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均应履行关心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义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加强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配合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工作,打击腐蚀毒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区环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评价由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德育工作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听取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

六德育的领导与管理

1.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德育目标要求与教育内容,针对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需要,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以及实施情况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2.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专长和造诣的管理者优秀校长(书记)班主任德育特级教师和研究人员;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德育工作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学校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建立德育研究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实施本大纲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要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实际,确定研究课题,探索德育规律,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实际工作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2965434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