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律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

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

日期:2022-05-12 10:00:08 来源:互联网 热度:341 ℃

(2021年11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公共服务

第三章外语标识

第四章社会参与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促进本市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创建有利于对外开放和交流交往的语言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的外语设施建设管理以及外语服务等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建设用语规范服务便利交流顺畅的语言环境。

外语设施建设管理以及外语服务应当符合合法性必要性规范性服务性文明性的要求。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工作,将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制定促进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

本市建立健全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的重大事项,研究解决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市政府外事部门负责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推进监督管理等工作。区人民政府承担外事工作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区政府外事部门)具体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工作。

政务服务教育商务文化和旅游园林绿化交通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财政体育文物公安城市管理民政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相关工作。

第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外语服务水平。

第二章公共服务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外语版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完善信息发布办事服务咨询交流等功能,提供在京投资工作留学生活和旅游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策文件等信息和有关服务。市政务服务部门会同政府外事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具体负责市人民政府外语版门户网站的建设管理工作。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本部门本区域的门户网站公布相关信息的外语译本或者建立网站外语版提供信息和服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使用外语公布的信息,应当与使用中文公布的信息在含义上保持一致;不一致的,以使用中文公布的信息为准。

第八条本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外语标识外语咨询窗口,配备外语服务人员或者外语服务设施设备,提供业务咨询事项办理等服务。

第九条市民服务热线和紧急服务热线为确有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外语翻译服务,方便其获取信息和相关服务。

市政府外事教育等部门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等为热线提供外语翻译志愿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和热线工作机构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资金和其他便利条件。

第十条在本市举行的国家重大活动和政府主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展会国际博览会等活动期间,政府外事精神文明建设共青团等部门和团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统一安排,统筹协调外语服务等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市政府外事交通卫生健康商务园林绿化等部门加强外语版旅游公共信息发布和咨询平台建设,提供有关景区交通气象餐饮住宿安全风险医疗急救旅游者流量和服务质量等信息。

第十二条市卫生健康部门逐步完善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的外语服务功能,发布外语导医信息,提供外语预约挂号服务;推进医疗机构外语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就医诊疗外语服务机制。

第十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信息的,可以根据需要发布相关信息的外语版本。

第十四条引进境外人才聚集的社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市有关建设导则的规定,设立国际化综合便民服务站,提供政策解读事项办理等外语信息和服务。

第十五条市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需要,完善外语人才和涉外专业人才教育规划,支持学校加强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外语人才和涉外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高等学校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第三章外语标识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标识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服务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语;使用汉字同时需要使用外语的,外语应当与规范汉字表达相同的含义。

本条例所称外语标识,是指在标志牌告示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上,使用外语标示名称场所导向设施用途警示警告限令禁止指示指令等信息的标记。

第十七条下列公共场所使用规范汉字标示名称场所导向设施用途警示警告限令禁止指示指令等信息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同时设置使用外语标识:

(一)民用机场火车站城市公共交通站点;

(二)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会议国际展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承办接待场所;

(三)引进境外人才聚集的社区;

(四)应急避难场所;

(五)文化旅游体育等其他重要公共场所。

前款规定的应当设置使用外语标识的公共场所目录和标示信息的种类,由市政府外事部门会同交通文化和旅游体育商务等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其他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可以根据对外交往和服务的需要设置使用外语标识。

第十八条公共场所外语标识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危害国家安全尊严荣誉或者利益的;

(二)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犯民族风俗习惯的;

(三)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四)宣扬淫秽赌博暴力等不良信息的;

(五)含有歧视性内容或者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六)煽动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公序良俗的。

第十九条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家和本市制定发布的外语译写标准,以及通常的外语使用习惯国际惯例,进行规范译写。

鼓励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聘请语言翻译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外语标识译写服务。

第二十条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府外事等部门制定和完善交通文化旅游体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商业金融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译写地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地方标准应当与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协调一致。

市政府外事部门应当加强外语译写标准的推广应用,通过门户网站公布外语译写标准及常用译法等,为规范设置使用外语标识提供咨询查询和指引服务。

第二十一条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府外事部门将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设置使用的相关要求纳入本市牌匾标识设置规范。

第二十二条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设置使用遵循谁设置谁负责的原则,设置使用前应当进行审核。

第二十三条市区政府外事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设置使用情况的日常监测。

社会公众可以向市区政府外事部门或者市民服务热线投诉举报外语标识违法行为,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市区政府外事部门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督促改正;情节严重的,移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依法处理;根据执法工作需要,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含有禁止性内容译写错误或者明显不当等情形出具认定意见;对需要提供专业指导建议的,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交通文化和旅游体育商务卫生健康园林绿化公安应急管理金融邮政文物通信管理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公共场所设置使用外语标识的监督管理,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督促改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政府外事部门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依法处理。

第四章社会参与

第二十五条市政府外事部门建立专家顾问团,为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及其相关工作提供咨询指导。

第二十六条本市相关翻译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组织翻译服务培训,提高行业的翻译服务质量和水平。

鼓励翻译行业协会制定外语译写团体标准,供会员约定采用或者社会自愿采用。

第二十七条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外语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发挥专业优势,成立外语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外语专业人士和在京外籍人员参加外语志愿服务。

第二十八条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景区等根据需要,招募外语讲解员外语志愿者,提供外语导览和讲解等服务。

交通商业旅游餐饮和互联网等服务企业根据需要,开发互联网网站或者移动互联网应用相关内容的外语版本。

鼓励相关单位加强从业人员外语培训,借助智能翻译辅助设备等科技手段,提升外语交流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九条鼓励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和语言交流项目,开发面向外籍人员的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组织公益性中文培训讲座,开放中文网络学习资源。

鼓励外籍人员就学就业居住较多的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介绍中华文化风俗习惯和便利在京生活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共场所标识单独使用外语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设置使用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而未设置使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含有禁止性内容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译写错误或者明显不当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外语标识的设置使用涉及地名和道路交通标志的,还应当执行国家及本市关于地名和道路交通标志管理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93232859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