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法律博客:学法律知识了解最新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当前位置: 法律博客 > 法治资讯 > 民生社会 > 正文

人民热评:“封口式补偿”,何其荒唐!

日期:2025-02-25 21:02:2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热度:3885 ℃

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其乘坐某航班时,乘务人员给乘客发放的坚果包过期了10天。有乘客发现后,机组承诺给予1000元的补偿,但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有网友质疑:“好歹也是大公司吧,坚果发之前都不看日期吗?”更令人惊愕的是,机组承诺给予1000元补偿,但必须签署保密协议,特别是有媒体披露,“机组人员把人堵在廊桥,必须填完身份证号签完字再支付宝扫码把钱领了才让走”。

从法律上讲,向乘客发放过期食品,于法不容。对乘客进行补偿,本就是分内事,谈不上开恩,更不能设置前提条件,以此要挟乘客封口。

这种“花钱捂嘴”的做法,极不可取。一来,暴露出涉事航班讳疾忌医的思维,正确的姿态应该是痛痛快快地道歉,利利索索地纠错和敞敞亮亮地补偿。二来,也说明涉事航班只想息事宁人,而罔顾正常、合理和合规程序。

如果真在意“风评”,就不要犯错,抑或犯错后采取真诚姿态止损。背离法治精神的保密协议,令人反感,火上浇油,非但保不了密,反倒掀起了更大的风波,真是何苦来哉?

令人悲哀的是,现实中有不少行业拿签署不合理的保密协议做筹码。比如,要拿赔偿,先签保密协议;想要补偿,签了保密协议再说。从法律上讲,保密协议是合同的一种,但前提是内容得合规合法,得出于双方的真实意愿,而一些所谓的保密协议就是封口令,是经不起推敲的。

具体到这起事件,应该反思的是,过期食品为何“飞”上高空?食品安全漏洞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完善透明高效的投诉机制?

事实一再证明,“封口式补偿”必然加剧信任危机,一旦固执坚持掩盖问题优先于解决问题的陈旧思维,最终只会引发更大的舆情。真诚道歉,诚实纠错,及时补偿,才是止损的“选择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115145324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

法律知识- 法律常识_ 中国法律法规科普-九品法律博客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