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5-23 11:02:2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热度:76 ℃
低空飞行器生产是当前低空经济较为盈利的领域。近年来,多地热衷引进飞行器制造等相关产业,但一些地方不考虑自身产业链和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产业引进贪大求全,不仅缺乏竞争力,还造成资源浪费。低空飞行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因地制宜的同时,区域协调将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的共享。
目前已有多地公布了低空经济政策规划文件,一些地方还提出引进培育eVTOL整机厂,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要引进多家整机厂。一哄而上的行业现状导致供应链上游同质化严重,标准化不足,影响产销规模以及单机成本。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胜出的总是少数。中大型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研发制造门槛颇高,零部件涵盖主控芯片、传感器、动力系统、飞控系统、摄像系统、图传系统、复合材料等,企业的生产需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支撑。目前,国内低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大多仅仅依靠当地产业优势,如珠三角地区汽车、家电的产业优势助力其成为eVTOL生产的基地,长三角地区则依托中国商飞等核心企业的产业优势成为中大型无人机的研发基地。
低空飞行器生产需要完整的配套。从测试到应用,对基础设施也提出较高要求。如,低空飞行器的应用需要充足的空域,还需要城市能够提供通讯、导航、气象、情报应急处置系统等基础设施服务。同时,低空飞行器的研发对企业实力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动则数年的研发,十几亿元的投入,对中小企业而言将难以承受。
每一座城市都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需求,都有参与低空经济活动的权利。但需求并不一定是刚需,期望不代表具备条件。适合建设整机厂的地区需要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较为开放的空域、完整的配套设施、能落地市场应用,地方在投资引进前需要认真审视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低空经济涵盖面广,上下游联通,市场空间巨大。各地不应只盯着整机厂,而应基于自身产业特点,着力发展产业链的其中环节。区域协调应当成为低空经济布局的方向,有关部门应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地方低空经济根据各地空域资源、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差异化、个性化定位,明确各地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产业引导和指导,打造制造、运营、服务各环节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区域低空产业体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站已累计被访问:117015131 次
蜀ICP备14005278号-5
川公网安备 51142402000126号
Cop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九品法律博客